查看原文
其他

许渊冲先生走了,网友纷纷用译文怀念他……

双语君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Xu Yuanchong, prominent translator and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died on Thursday in Beijing. He was 100.


For decades, through translation, Xu has introduced not only French and English masterpieces into China, but also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the world in French and English.



许渊冲192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西南联大,是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作为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许渊冲是无数青年学子心中的“偶像”。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用先生译文怀念他:



今年4月18日,翻译家许渊冲在北京大学的居所,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中国日报记者曾于4月末对许渊冲进行采访,回溯大师一生传奇故事。



联大“五堵墙”


许渊冲的家位于北大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房屋内部的装潢已经过时了,房间的面积不大,屋里摆放了很多书籍和生活用品,显得有些局促。


他会客房间不足10平米,既是书房又是卧室,一张书桌和一张单人床靠右墙摆放,其他几面墙都被书架占据,满是他翻译的160多部中、英、法文著作。



自2018年许渊冲夫人照君女士去世后,便一直是保姆照顾许老。“昨天又工作到凌晨4点睡的,这会儿刚起床”,保姆介绍说。


吃完早餐,许渊冲老人双手拄着拐杖缓缓往书房走准备采访。他不要求旁人搀扶,弯着腰半步半步地走,脚几乎不能抬离地面。


这位潜心翻译70多年、译著等身的老翻译家,已经何其苍老,但他并不放在心上,走不快就慢慢地走着。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第七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语系。


在这所战时岁月的特殊学校,他聆听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名师兼名士的教诲,与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王希季成为一生挚友。

 

当时,西南联大曾流传一句话“湖北朱,安徽杨,外加许二王,理文法工五堵墙”,指的就是后来的科学家朱光亚、物理学家杨振宁、翻译家许渊冲、财政金融学界泰斗王传纶和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



这张照片拍摄于物理学家杨振宁归国后的一次聚会,从左到右依次是朱光亚、许渊冲、杨振宁、王传纶和王希季。


今年4月,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许渊冲介绍起当时的情形:


“我们是文理法工一个学院出一个代表,欢迎杨振宁回来。现在有两位去世了,有一位住院了,我是比较好的。”


当年这五人才识过人,像一堵墙一样难以被超越,许渊冲就是其中的文科代表。


初入校园时,许渊冲也有着普通学生的烦恼。入学不久,好胜心强的许渊冲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理工科上表现一般,“不得已”要学外语,令他“骄傲不起来”。


他说:


“杨振宁在理学院是很厉害的,物理100分,微积分99。”

“我的理科成绩不好,只能报考文科。”


后来,一个人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他对文科的态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杰出的双语作家熊式一将中国古典名著《王宝川》搬上舞台,把《西厢记》译成英文,在西方风靡一时,还得到萧伯纳的青睐并与之亲密交往。


熊式一


而这位熊式一,正是许渊冲的表叔。他的成功,让少年许渊冲深受鼓舞。


“文科和理科各有各的用处,曾经重理工是因为学英法,但是我们文科不能说不如外国。”


“我要证明我能超过外国人的英文、法文”


许渊冲的翻译处女作是一封情书。


在大一英文课上,许渊冲喜欢上同班女同学周颜玉,为表达心意,便把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小诗《别丢掉》翻译成英文寄给她。


1939年,同上钱钟书大一英文课的外文系女同学周颜玉,许渊冲写信给她,50年后才收到周从台湾寄来的回信 图片由中译出版社提供


没成想对方已有心上人,许渊冲便把这封情书发表到《文学翻译报》上,在当时引起轰动。


而当年翻译的英文手稿,字体竟非常稚嫩可爱。


许渊冲大一时翻译《别丢掉》的英文手稿 图片由中译出版社提供


2017年在《朗读者》节目上,当时96岁的许渊冲忆起这段往事,深情朗读了这首诗,感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向下滑查看原诗及英译↓


别丢掉

Don’t Cast Away 


林徽因(许渊冲 译)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1941年,许渊冲大四的时候,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中国空军志愿援华航空队”,俗称“飞虎队”来华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和三十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


在陈纳德欢迎会上,中方翻译不知如何翻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时,许渊冲举起手,脱口而出:“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他用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一句名言,让外国人参透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传为译林佳话。


前些年,许渊冲在采访中回忆:


“高二的时候背30篇英文,别人都觉得难,我很快就背下来了。其中就有林肯演说词,‘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学了是一回事,联系起来又是一回事。”




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


抗战胜利三年后,1948年,许渊冲通过考试公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读硕士,短期内完成了法语学习。1950年,许渊冲随大批留学生一起回国。


许渊冲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回国建设时说,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出超越国外的成就。


“我觉得外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就要证明连你们英文、法文我都可以超过。你最擅长的英文,你英国人、美国人的,我的英文可以超过你的英文。你法国人的法文不如我翻的法文。”


亚洲第一人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自此六十多载笔耕不辍,已经出版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英法三国文字互译的近百本文学作品。《朗读者》节目组感慨:“这是一场文化的遇见,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杜丽娘。”


1996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4年,许渊冲获得翻译最高奖项,国际翻译“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人。


“我96岁才拿奖,我同班同学杨振宁1957年就拿诺贝尔奖,比我早了50年。我们成绩差那么多啊,我们在大学的时候他比我多一分。”


杨振宁评价他时说:“许多年才有的灵感让自己获得诺贝尔奖,而许渊冲却是每天都有灵感的人。”


1997年,许渊冲和杨振宁久别重逢,拍摄于清华大学 图片由中译出版社提供


有人说,许渊冲就是大师时代的延续。被问及长寿的秘诀,许渊冲笑答:


“说老实话,我没有什么秘诀了。反正我就一天一天过下去,做我喜欢做的事 ,而又对大家好的事。我的人生哲学用8个字来说就是:尽其所能,得其所好。能够这样,人生就更幸福。”


许渊冲的作息是,晚上看电视,看完电视开始工作,凌晨四点休息。吃完早餐,工作到下午四点钟。


他说,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是从夜里偷点时间。


采访最后,许渊冲为广大青年朗读了一段自己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希望青年人能够忠于自己的理想、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向下滑查看原诗及英译↓


《沁园春·长沙》

Tune: 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Changsha


毛泽东 (许渊冲 译)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Alone stand I in autumn cold,

Of Orange Islet at the head,

Where River Xiang goes north. Behold!

Hills upon hills are all in red,

Woods upon woods in crimson dressed.

The river green down to the bed,

A hundred ships in speed contest.

Far and wide eagles cleave the air;

Up and down fish glide o’er depths clear:

All creatures under frosty skies vie to be freer.

Brooding o’ver immensity there,

I wonder in this world so vast and dim,

Who decides who will sink or swim.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With many friends I oft came here.

How thick with salient days those bygone times appear!

When, students in the flower of our age,

Our spirit bright was at its height,

Full of the scholar’s noble rage,

We criticized with all our might.

Pointing to stream and hill,

Writing in blame or praise,

We treat’d like dirt all mighty lords of olden days.

Do you remember still,

Swimming mid-stream, we struck the waves to stay

The boats speeding their way?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记者:陈月华

剪辑:陈月华

摄像:杨艺 沈文迪

实习编辑:李金昳

编辑:李雪晴 陈月华

相关阅读

怀念 | 中新社笔下的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 | 谈《唐宋词三百首》英译

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许渊冲: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许渊冲:中国是不是“翻译强国”?

许渊冲:关于翻译学的论战

刘英凯 | 与许渊冲先生有关的九次“论战”

中英双语 | 高考要不要取消英语?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采访许渊冲



缅怀| 许渊冲:择一事,终一生“诗译英法第一人”

来源:北极光翻译公众号

翻译与润色服务

微信/QQ:563730218


许渊冲


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


“音美、形美、意美”,这是许渊冲在翻译界提出的“三美论”,也是在“信达雅”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93岁的他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得主。





《传薪者》第二集:译界泰斗——许渊冲



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翻译。

为接近极致,他倾注一生。


有一生热爱,百年不孤独。

 
曾有人问先生长寿的秘诀,老人笑了笑说:“我就是这样,我不管长寿短寿,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我是尽其所能,得其所好。因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每天都能把每天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幸福。
 
这是他一生的缩写,也是问题的答案。
 
似水流年,仿佛朝霞和月光都常挂人间。

点击看完整版节目视频


许老
译诗欣赏
01《春晓》——孟浩然

A Spring Morning – by Meng Haoran

(许渊冲 译)

 

春眠不觉晓,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处处闻啼鸟。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夜来风雨声,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花落知多少。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02《相思》——王维

Love Seeds – by Wang Wei

(许渊冲 译)

 

红豆生南国,

Red berries grow in southern land,

春来发几枝。

In spring they overload the trees.

愿君多采撷,

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此物最相思。

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ories.


03《好事近》——秦观

Song of Good Event – by Qin Guan

(许渊冲、许明 译)

 

春路雨添花,

The spring rain hastens roadside flowers to grow;

花动一山春色。

They undulate and fill mountains with spring.

行到小溪深处,

Deep, deep along the stream I go,

有黄鹂千百。

And hear hundreds of orioles sing.

飞云当面化龙蛇,

Flying cloud in my face turns to dragon or snake,

夭矫转空碧。

And swiftly melts in azure sky.

醉卧古藤阴下,

Lying drunk neath old vines, I can’t make

了不知南北。

Out if it’s north or south by and by.


0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Coming Across Li Guinian on the Southern Shore – by Du Fu

(许渊冲 译)

 

岐王宅里寻常见,

At the palatial residence we often met;

崔九堂前几度闻。

In Courtier’s Hall for many times I heard you sing.

正是江南好风景,

The Southern scenery is now not to forget,

落花时节又逢君。

But I meet you again when flower’s part with spring.




05《春词》——刘禹锡

A Song of Spring – by Liu Yuxi

(许渊冲 译)

 

新妆宜面下朱楼,

She comes downstairs in a new dress becoming her face,

深锁春光一院愁。

When locked up, e en spring looks sad in this lonely place.

行到中庭数花朵,

She counts up flowers in mid-court while passing by,

蜻蜓飞上玉搔头。

On her lovely hair-pin alights a dragon-fly.


06《忆江南》——白居易

Dreaming of the Southern Shore – by Bai Juyi

 

江南好,

Fair Southern shore,

风景旧曾谙。

With scenes I adore.

日出江花红胜火,

At sunrise riverside flowers redder than fire,

春来江水绿如蓝。

In spring green waves grow as blue as sapphire,

能不忆江南?

Which I can’t but admire.


07《春夜喜雨》节选——杜甫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Excerpts) – by Du Fu

(许渊冲 译)

 

好雨知时节,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

当春乃发生。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随风潜入夜

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润物细无声。

Mute, it moistens each thing.

野径云俱黑,

O’er wild lanes dark cloud spreads;

江船火独明。

In boat a lantern looms.

晓看红湿处,

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花重锦官城。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


08《江南春》——杜牧

Spring on the Southern Rivershore – by Du Mu

(许渊冲 译)

 

千里莺啼绿映红,

Orioles sing for miles amid red blooms and green trees;

水村山郭酒旗风。

By hills and rills wine shop streamers wave in the breeze.

南朝四百八十寺,

Four hundred eighty splendid temples still remain;

多少楼台烟雨中。

Of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mist and rain.


09《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Peach Blossoms in the Temple of Great Forest – by Bai Juyi

 

人间四月芳菲尽,

All flowers in late spring have fallen far and wide,

山寺桃花始盛开。

But peach blossoms are full-blown on this mountainside.

长恨春归无觅处,

I oft regret spring’s gone without leaving its trace;

不知转入此中来。

I do not know it’s come up to adorn this place.


10《初春小雨》——韩愈

Light Rain in Early Spring – by Han Yu

(许渊冲、许明译)


天街小雨润如酥,

The royal streets are moistened by a creamlike rain;

草色遥看近却无。

Green grass can be perceived afar but not nearby.

最是一年春好处,

It’s the best time of a year late spring tries in vain

绝胜烟柳满皇都。

With its capital veiled in willows to outvie.


11  别丢掉- 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二十一年夏



Don’t Cast Away 

Lin Huiyin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外一篇:

许渊冲告别诗意世界

原创中国青年报     来源: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


6月17日早晨,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去世。
他出生于1921年。曾经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也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他在诗意的世界活了一辈子,狂了一辈子。今年100岁的他,还每天在狭小的屋子里翻译莎士比亚。那实在是份看不到头的工作,莎士比亚一生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如今,他来不及看到这项成果,就匆匆和这个世界挥别。
今天,我们推送一篇旧文,怀念许渊冲先生的诗意人生。

许渊冲在翻看钱钟书写给他的信。张渺摄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 渺

编辑 | 从玉华

一个世纪了,许渊冲身上始终贴着“狂”的标签。

求学时,他狂。他1921年生,1938年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成绩排在外文系的前列,唯一让他服气的同学,大概只有物理系的杨振宁。在同学们的印象里,许渊冲嗓门大、性子冲,人送外号“许大炮”。

搞学问,他也狂。他翻着自己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斩钉截铁地说:“傅雷翻译的不如我。”

他的狂是文人的狂。他与同行们争论直译好还是意译好,被指着鼻子骂过,被写文章批评过。他自然不甘示弱,用同样犀利的笔触,反驳回去,一度令一位翻译名家大动肝火,表示再也不会给许渊冲发表过论战文章的刊物投稿刊文。

“你翻得不如我,就不能反对我。要是说我的不对,你翻一个更好的出来啊?”他回忆这段往事,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比划着说,声音越扬越大。

如今,他的名片上直接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被许多人指责为狂妄,又自言“狂而不妄”。

他的翻译讲究三美:“音美、形美、意美”,认为翻译文学作品时,最高标准是传达感情,求真是低标准。

夸他的人不吝于溢美之词。华中师大英语系主任陈宏薇教授写信称赞他,翻译“形神兼备”,论文“字字珠玑”,“这就是大家的风范吧”。

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许渊冲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性格敢爱敢恨,敢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

骂他的人,说他狂妄,某一次香港翻译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会的负责人,当面指责许渊冲“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许渊冲当场顶了回去:“那要看瓜甜不甜。如果不甜,那是自夸;如果货真价实却不许夸,那不是让伪劣商品鱼目混珠,充斥市场吗!”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他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北极光”奖牌。张渺摄

“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传承,是精神的传递。”他说。

如今“北极光”的奖牌,正放在书架最醒目之处。和记者每提到一本过往的书,他就匆匆把自己从沙发里挪出来,连拐杖都来不及用,“噔噔”走到小书架前,把要找的书扒拉出来。他动作快到令保姆着急,连忙上前扶住他,塞回沙发里。

老人家仰坐着,将知名的翻译家历历数来。“我这样的人,就这么一个!”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强调,“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

他翻译了150余本

如今,100岁的许渊冲,每天在狭小的屋子里翻译莎士比亚。那实在是份看不到头的工作,莎士比亚一生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

许渊冲从1983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到1991年70岁时才退休。远在美国的儿子想接老两口过去,他拒绝了,不愿意离开故土。

退休后,少了教书工作对精力的抢夺,他的译作从先前的20余本, 在近30年中,增长到150余本。

他译成英文的第一首诗是林徽因的《别丢掉》,彼时他刚满18岁,在日记里记下了两个灵光一现的绝妙韵脚,顺便夸了夸自己:“第一次译诗自得其乐,还有一点小小得意呢!”

他亦是在同一年第一次上钱钟书的课。在许渊冲的印象里,钱钟书总是面带微笑,讲话风趣,一口牛津腔,与旁的教授不大相同,“仿佛是个英国人”,却也“太年轻了”,只比自己大了10岁。课上了3天,许渊冲一边读着钱钟书发在报刊上的新文章,一边啧啧感慨钱先生“妙语惊人”。

1940年,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许多西南联大的学生一起报名服役,其中便有许渊冲。

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许渊冲与另一名志愿者为美国空军担任翻译。说到“三民主义”的时候,当时的翻译把“民族,民权,民生”,译成了“nationality,people’s sovereignty,people" s livelihood”。

“外宾听了也莫名其妙。”许渊冲说。

他当即举手,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译法,“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即“民有,民治,民享”。

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口译上“小试锋芒”,会后,外文系的系主任陈福田也夸了他。

1948年,许渊冲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3年后回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教书。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学术建议——共产主义“翻译错了”,原文没有“产”的意思。

幸好,他这一观点被归入了“学术问题”只是。可他“狂妄自大”的形象,也自此流传开去。“三反”运动时,他被评价为“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检讨做了7次。

1958年,他开始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和法文,站在大太阳底下被批斗,缘由是不同意用分行散文的方式进行翻译。

许渊冲用的翻译方式是韵文,他一边被暴晒,一边不肯罢休地嘀嘀咕咕,琢磨着怎么翻译《沁园春·雪》。一会儿觉着,自己把“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的音韵节奏都翻译出来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成功把“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对仗也译出了精髓。他神游天外,暗暗得意,深觉找到了“消磨时光的绝妙方法”。有一次他挨了100鞭,“用树枝打”,疼得他只能坐在妻子照君帮他找来的救生圈上。可即便是皮肉之苦,也没能消磨掉许大炮在学术上顽强的战斗意志。

2007年他患了癌,做手术切掉了一部分肠子,医生保守估计他还能再坚持7年,7年后,直至如今,那个“估计”果然显得过于“保守”。

即便年逾九十,他仍然显出十二分矍铄。近年来他有些耳背,说话的声响比过往大了许多。采访他时,提的问题大多不能叫他满意,他不时地大声打断,“就问我这样的问题吗”,又说,“去看我的书,书里都有”。

保姆说,这已是老人家对媒体的常态。

许渊冲在家里。张渺摄

“五十年来《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明白”

他的一个世纪里,最大的“战斗”恐怕是直译与意译的论战。

过了几十年,他还记得老师曾讲的:翻译最大的问题是只译了词(表层结构)而没有译意(深层结构),说有一个外科医生医治箭伤,只把箭杆切断,却把箭头留给内科医生去取,外文翻译决不能学这个外科医生。

1995年,翻译家韩沪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认为许渊冲的版本,“不仅与原文太不等值,而且已经不像是翻译,而是创作了”。紧接着,翻译家施康强在《读书》上的一篇文章里,详细分析了不同版本《红与黑》开卷第一句不同译文的特点,同一句话,罗新璋译成“风光秀美”,到了许渊冲那里,就扩张成了“山青水秀,小巧玲珑”。施康强评价,“许先生对四字成语情有独钟”。

许渊冲的翻译方式,通常并未改变原文结构,却爱在形容词上下一番功夫,诗词的韵味仿佛揉在他骨血里,哪怕是在许多同行看来,应当平铺直叙的时候,他也要在用词的节奏和色彩上,添上自己的理解。

那场笔墨硝烟里,一篇篇论文成了翻译名家们承载观念的武器,哪怕师出同门如许渊冲和赵瑞蕻,也顾不得平日的交情,各自站定立场,你来我往,投笔为枪。

哪怕是一向与许渊冲交情甚好的许钧,此时也秉持了不同的观念。他认为翻译应尽量再现原作风格,译者“是否应该克服自己的个性,以表现原作者的个性”。许钧直言,“郭(宏安)译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再现原作的风格上所作的可贵努力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可见他认为郭宏安再现了原作的风格,而我却是不克服自己个性的译者。”许渊冲在回应许钧的文章里写道。

《红与黑》里的同样一段内容,郭宏安的译本是“心肠硬构成了外省全部的人生智慧,由于一种恰如其分的补偿,此刻市长先生最怕的两个人,正是他的两个最亲密的朋友”,许渊冲的译本,则是“外省人讲究实际, 自作聪明,不重情义,现在,公平合理的报应落到市长先生头上了,最使他提心吊胆的两个人,却是他最亲近的朋友”。

与许渊冲交情甚好的许钧,也站到了许的观点的另一面。他认为翻译应尽量再现原作风格,译者“是否应该克服自己的个性,以表现原作者的个性”。

“许钧认为郭宏安再现了原作的风格,但原作的风格是这样莫名其妙,叫人不知所云的吗?心肠硬怎么成了人生智慧?害怕朋友怎么成了补偿?而且是恰如其分的补偿?斯汤达会说些这样叫人听不懂的话吗?”许渊冲的反驳一如既往,气势汹汹。

他强调,“口是心非”这个词确实是原文里没有的,属于他创作式地增加,但那是将原文嚼碎了,吃透了,理解了的情形之下,顺理成章地加上去的,绝不是无法克服自己的个性“随意增加文字”,反倒是“更清楚地表达原作的内容”。

末了,老爷子斩钉截铁地给出结论,“许钧对风格的看法是错误的”。

同样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赵瑞蕻,是国内第一位翻《红与黑》的译者,他的翻译思想与许渊冲也不相同。同一句法文,赵瑞蕻译成“我喜欢树荫”,许渊冲译成“大树底下好乘凉”。赵瑞蕻用了市长夫人“去世”了这种译法,许渊冲则译成了“魂归离恨天”。

许渊冲觉得,两种观念的根本,是实境与真境的区别,“喜欢树荫”是实境,可若是思考一下市长喜欢树荫的缘由,晓得市长的喜好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才可进入真境。同理,市长夫人的去世也是实境,可故事中,她并非自然死亡,而是含恨而死。于是,他认为自己翻译的版本才“进入了真境”,得了原著真意。

“还找得到比‘魂归离恨天’更好的译文吗?”许渊冲反问。

学术争论归学术争论,许渊冲与老友们倒是交情依旧。他参与翻译的《追忆似水年华》出版时,还给赵瑞蕻寄了一套书过去。

扉页里还是“记仇”地题了一句话——五十年来《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明白。

而在许钧眼中,年长他30余岁的许渊冲,当然是翻译界的前辈大家。提及那位百岁老人,许钧直言“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翻译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是许渊冲让我想通了关于翻译问题的一些事。”许钧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我后来发现,他的一些观点跟我的一些观点不太一致。他一直把我称为许小兄,对我一直都是非常地鼓励,有什么观点,我们可以进行争论,也可以写文章,但是友谊一直存在。”

几十年过去,跟同行们相争的往事,都已成了许渊冲记忆里的小灰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重新提起,他不当回事地摆手,“破事,懒得记了”。

某次会议上,他遇见前几年刚论战过的翻译家、诗人王佐良,仿佛忘了先前的不虞,还拿了自己的书请对方“斧正”。

王佐良哭笑不得,告诉他:“你以后少批评我两句就行了。”

老师的老师,大家的大家

老友许钧赞叹许渊冲“是为翻译而生的”。

可许渊冲小时学英语也是糗事一箩筐。他读小学四年级,26个英文字母排在眼前,他编成了顺口溜。“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是WXYZ。“儿子”sons被他注音为“孙子”,“女儿”daughters是“刀豆子”。

“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时隔多年,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了点评。

直到中学,渐渐迷上了集邮,收集外国的邮票时,才觉出英文“有点用处”。

1938年,许渊冲考上了西南联大,学外文。他的老师是叶公超、钱钟书、吴宓。

1940年5月29日,许渊冲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个日子。那天,吴宓专门叫住了他。那时吴宓听闻,许渊冲的俄文课成绩“小考100分,大考100分,总评还是100 ”,夸他“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分数”。

“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老教授,这话对一个19岁的青年是多大的鼓舞!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欧洲文学史》一定也要考第一。结果我没有辜负吴先生的期望。”许渊冲在日记里写道。

那时,吴宓为外文系四年级的学生讲作文和翻译。许渊冲第一次听他讲翻译,是1939年暑假,在昆华工校的大教室里。他记得吴宓说,翻译要通过现象见本质,通过文字见意义,不能译词而不译意。

“其实,他说的词,就是后来乔姆斯基所谓的表层结构,他说的意,就是所谓的深层结构。不过他言简意赅,没有巧立名目、玩弄字眼而已。”许多年之后,许渊冲回忆。

在西南联大求学的岁月,时隔将近一个世纪,仍然铭刻在许渊冲的记忆里。他还记得,有一年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精彩”,来自清华、北大、南开的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去听冯友兰讲哲学,冯先生在台上说,“诗的含蕴越多越好。满纸美呀,读来不美,这是下乘;写美也使人觉得美,那是中乘;不用美字却使人感到美才是上乘”。

许渊冲把这些话琢磨了几十年,联系到翻译上,悟出“形似是下乘,意似是中乘,神似是上乘”。他自诩按照这条路译诗,就能“在天地境界逍遥游”。

他听了“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元曲》,朱自清讲《古诗十九首》”。

50年后,许渊冲把《诗经》305篇,《古诗十九首》《唐诗》150首,《宋词》150首,《西厢记》四本十六折,都翻译成为格律体的英文诗;把《唐诗》《宋词》各100首,译成押韵的法文。

他仍记得1939年5月25日,听闻一多先生讲《诗经·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出了人民战时的痛苦,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许渊冲的回忆里,闻一多一边讲,一边捻了捻从抗战开始之后蓄起的胡须,“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50年后他翻译这篇《采薇》,一心想要让译文中能“看得见无声的画,听得见无声的音乐”。之前旁人的翻译,“霏霏”译成“fly(飞)”,许渊冲看了不喜欢,觉得太像散文。他把“依依”英译为“shedtear”,法译为“enpleurs”,皆有哭泣的含义,营造了挥泪作别的氛围。

许渊冲回忆往事,自言“不能不感激”那些先生,又感慨,“英魂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追忆逝水年华

在西南联大的同学里,许渊冲推崇的,头一个就是物理系的杨振宁。他三番五次夸赞杨振宁确然是“天才”,是“两万人中的第二名”考入西南联大之人。

这夸赞里却也带了几分不服气的意味,他提及杨4岁认字,其母“教了3000多个”,而自己4岁时只会300个字,是因“母亲去世了”。又说起杨振宁5岁能背诵《龙文鞭影》,惜不解其意,而自己已会看白话小说,能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

他和杨振宁一起上叶公超教授的“大一英文”,第一次小考,外文系的许渊冲考了85分,而物理系的杨振宁却得了95分。

“无怪乎他小时候就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了。这不是天才吗?”许渊冲感慨。他与杨振宁的交情,因毕业后的各自际遇而暂时中断,又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新于北京交汇。

他读了《杨振宁文选》,发觉其中提到“做物理研究之三要素是三个P,Perception, Persistence,Power。即眼光、坚持与力量”。

“可以译成‘眼力、毅力与能力’。”他对杨振宁说。

“那不是把‘三P’变成‘三力’了吗?”杨振宁问。

“你本来就是力学大师嘛!”许渊冲答。

他在西南联大的老校友中,显得格外活跃。每每新书出版,就要给在世的师长、同学寄去,若谁不在了,就给对方的子女寄去,扉页题词。

给作家汪曾祺的献词是“同是联大人,各折月宫桂 ”;给历史学家何兆武的是“当年春城梦蝴蝶,今日清华听杜鹃”;给画家吴冠中题了“诗是抽象的画,画是具体的诗”;给做卫星的王希季是“卫星是天上的诗词,诗词是人间的明星”;给化学家申泮文的是“译学也是化学,化原文为译文”;杨振宁的则是“科学是多中见一,艺术是一中见多”。

许渊冲的书架上放满了相框,全是与妻子照君的合影、全家福。唯一的“外人”是杨振宁,他和杨振宁的合影,摆在他的“北极光”奖牌旁边。

老人家中书架不少,最特殊的一个,是一人多高的小书架,就挨在他床头,仅仅耗费了他15元钱。那上面满满当当,摆着的都是他的著作和译作。

许渊冲家书架上的照片。张渺摄

妻子去世后,他睡在书房的单人床上,紧挨着书架和书桌。床上搭着雪白的蚊帐,看上去就像西南联大的男生宿舍。

床边的盒子里,放满了钱钟书写给他的信。

几十年里,许渊冲一直保持着与钱钟书的往来,时不时通一封信,将自己的最新译作寄送过去。有一回,钱钟书回他,“谢谢你给我看你成就很高的译文。我刚读完。你带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成就很高’可能是客气话,也可能是对学生的嘉勉。”许多年后,许渊冲说。

他翻译李清照的《小重山》,翻到“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翻了注解,知晓“碧云”是茶叶,又记起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描述过一段关于喝茶的生活,不能确定这一句讲述的情境究竟是什么,只好“又写信去问钱先生”。

不几日他便得了钱钟书的回信:“李清照词乃倒装句,‘惊破’指‘晓梦’言,非茶倾也。谓晨尚倦卧有余梦,而婢已以‘碾成’之新茶烹进‘一瓯’,遂惊破残睡矣。鄙见如此,供参考。”

于是许渊冲便把这句词,译成了“一杯碧云似的春茶,使词人从晓梦中惊醒过来了”。

1987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译成法文的《唐宋词选一百首》,他专门给钱钟书寄了一本,不多时又得了一封回信——

“渊冲译才我兄大鉴:奉到惠赐唐宋词法译本,感谢之至。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钦佩钦佩!专复即颂。”

“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每天下午,保姆都会用电动车载着他,去离家不远的公园里散步。许渊冲喜爱那里的景色,之前他都是自己蹬着自行车去的,直到2017年的中秋,他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右腿骨折。

即便如此,他仍然盛赞那晚的月色,仿佛为此摔断了腿也是值得。

百岁的许渊冲精力仍显充足,他早早学会了使用电脑,如今的翻译工作,都是用他书房里的台式电脑完成。翻得沉迷起来,就半宿半宿地熬夜,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前些年,写累了,他往长沙发上一躺,妻子照君走过去,看看他还出不出气儿。

他爱吃汉堡和方便面这些“垃圾食品”,爱喝加热的可乐,对甜食尤为热衷。妻子照君有时试图阻拦他,他不肯听,“我就要吃”。

2018年,与他携手了大半生的妻子去世了。那段时间他异常沉默,有时甚至一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他曾在书里数次赞叹雪莱的名言:“爱情好像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一个失眠的夜里,他从床上一轱辘爬起来,又坐到桌前,开始翻译。“只要我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我就垮不下来。”他说。

沉淀大半生,观点梳理成理论,许渊冲一句“翻译是艺术”,将翻译视作“两种语言的竞赛”,将文学翻译视作“两种文化竞赛”。他不肯满足于再现原文,更乐意“胜过原文”。

在他的作品《翻译的艺术》前言中,他写道:“英国翻译家认为‘林纾翻译的狄更斯作品优于原著’……这应该是我们文学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如能再创造出‘胜过原作’的译文来,那就是给世界文化灌输新的血液,可以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他翻译《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的译法可以直译为“coloured cloud”,有颜色的云,也可以意译为“rainbow cloud”,即彩虹般的云。许渊冲选择了“神译”,译作“crowned with cloud”,戴着云彩一般的皇冠。

许渊冲解释,直译太像散文,用词也逊于意译,缺了诗意。只有神译,不止译词也译了句,还表达出了白帝头戴皇冠的意象,点明了诗中比喻对象的身份,能让读者想象出白帝城高居彩云之间,如同“戴了一顶金光灿烂的皇冠一样”。这样翻译,不见“彩”字,又让人看见彩云,比前两种译法要“美得多”。

这位翻译大师最爱翻译的是诗词,对音韵的美感,他几乎求索了一辈子。

如今,50前的“未来”早已成为过去。

横跨大半个世纪,他仍然记得求学时,西南联大门口的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是学子们天长日久,踏出的小路。可他最爱的是一条自己独自觅出的路,月夜,黄昏,河畔的影子,以及自己踏出的脚印,都是这位老人专属里的美好回忆。

他写道:“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原标题:《在诗意里骄傲地活》
刊发于中国青年报(2021年02月03日   06 版)

参考书目:

《绮年琐忆》许渊冲 海天出版社

《联大人九歌》许渊冲 云南人民出版社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 五洲传播出版社

《续忆逝水年华》许渊冲 湖北人民出版社

《许渊冲与翻译艺术》张智中 湖北教育出版社

《朗读者》第一季 中央电视台

《鲁豫有约》许渊冲专访 凤凰网

《相对论Vol.49许渊冲》许渊冲专访 中央电视台

《“化”与“讹”——读许渊冲译〈红与黑〉有感》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年03期 期刊

《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许渊冲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29日 12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微信编辑 | 陈轶男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科研助力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科研必备|文科生能够轻松上手的Python基础课
推荐阅读:
重磅上市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及解读本正式出版!
重磅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及投稿方式大全(语言学)
世纪对话 | Krashen教授与 Chomsky教授 谈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怀念 | 中新社笔下的许渊冲先生
工作坊直播 | 面向人文社科的自然语言处理(6月16-26日)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 (2号通知)
连英语号都来蹭王思聪的热点?!
CSSCI来源期刊最新总目录(含扩展版,2021-2022),建议收藏!
刘海涛∣中国语言学建设两大要务:成果国际化和方法科学化
陈平: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称”问题研究
复旦事件的深刻反思(此匿名回答已被知乎建议修改,且看且珍惜...)
语言与心智:普遍语法是否存在?
系列线上讲座 | Roberto Valdeon:语用学与翻译
第三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1号通知
国别和区域研究体系机制探讨专栏 (主持人: 罗林)
刊讯 | 《现代外语》2021年第5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西外学报》2021年第2期目录
第四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一号通知)
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论坛暨全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 二号通知
黄国文 李文蓓: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生态语言学
视频 | 李嵬教授谈超语实践研究(附Applied Linguistics 高被引论文)
束定芳丨构建外语教育教学的新生态
不愿躺平的暴走大象,在国外火了!
分享 | Rod Ellis教授讲座课件PPT
把美国的“Tenure-Track”理解成“非升即走”是个严重的错误
20多年争议不断的高校“非升即走”制度,3大问题待解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研讨会(2号通知)
【热议】中国各地高考难度地图:上大学最难的省份究竟是哪里!?
会讯│“2021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第2号征稿通知
聊城大学2021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
收藏 | 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完整目录表格版(附增减变化明细)
《现代外语》2021年第 1-4 期目录
聚焦 | 当代大学青年教师面临的五大生存窘境
孙茂松 | 人工智能与未来语言教育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简介
2021年6月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预览
重磅!习近平为国际传播工作定方向!
SSCI论文推介 | 乐明 孙博洋《译出中的翻译腔与中介语——一项案例研究》
姜锋 李岩松:“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李战子:人文学者与国际传播素养——话语研究者的观察与思考
中央再谈国际传播,但学者为何习惯国际“沉默”?
预告 | 近期线上学术讲座、会议信息汇总(6.4~6.19)
习近平关于语言传播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
梁国杰 赵新利:从多模态视角看动漫政治话语的传播力
梁国杰 赵新利: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中国形象
全文回顾 | 教育部发布会聚焦中国语言文字事业
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教育部:建议香港以法律形式明确普通话和简体字地位!
新书预告 |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第二版中译本(冯志伟)
“躺平”一词火到外网,这个翻译有意思!
外语教师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设和时代使命——写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重磅好课|上外语言院《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MOOC平台上线啦!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讨会(一号通知)
会讯 | 第六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一号通知)
【讲座回顾】多模态人类学的思考
黄国文 | 新文科与外语教育——从“术”与“道”的 关系谈起
司富珍:回望40年来我国语言学理论译介与发展
重磅推荐 | Early Language Learning in School Contexts 系列丛书!
重磅!北外首发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和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附:中心组织架构)
《汉语语法长编》出版!
刊讯 |《外国语》2021年第3期目录
国外应急语言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讲座视频 | Martin Hilpert: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吗?
讲座视频 | Martin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
KT文库|语言学方向与应用语言学方向年度书单
KT文库 | 翻译学方向与跨文化研究方向年度书单
访谈视频 | M.A.K. Halliday 教授谈 World Englishes
访谈视频 | Rod Ellis教授:Measuring Implicit & Explicit Knowledge of SL
若论文数据库也遭美国 “卡脖子”,中国如何应对?
资源推荐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可检索精校Excel版(含字词表)
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
纪念 | 贾洪伟:间隙弥合——古希腊经典翻译之符号学解读
国外反讽研究的现状、趋势和展望
语气词的绝对统治:中国式聊天,全靠“嗯、哦、哈、嘿、吼”?!
蔡基刚 | 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
书介 |《英语可以被视为亚洲语言吗?》,剑桥大学出版社
刘海涛 郑国锋 | 数据时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陈平 | 话语的结构与意义及话语分析的应用
朋友圈被颜色测试刷屏?各种“颜色”用英语怎么说?
书讯 |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文旭&Taylor主编
冯志伟 | 我国计算语言学研究70年
话语研究四十年 | 热点话题·发展趋势·研究路径
图解 | 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谢维和 | 中国教育发展的“双循环”——从外语教育的讨论说起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文旭 | 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语言学展望
文旭 |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冯志伟 |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
访谈视频 | Dan Jurafsky:AI 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徐赳赳 | 篇章语用研究70年
刘海涛 | 数据驱动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免费获取英文电子书和文献资源的30个网站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文秋芳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文旭 | 语言学课程如何落实课程思政
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预告 | 南京大学119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系列讲座

在线公益论坛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复旦新学术承办)

第五届全国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高端论坛(1号通知)

吕叔湘王佐良等中外名家谈汉诗英译

许渊冲:关于翻译学的论战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藏品征集启事
会讯 | 第17届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通知(1号)
CSSCI来源期刊&扩展期刊(2021-2022)目录完整版
赵蓉晖 冯健高 |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地位与内涵
《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治学的功力与见识
写好的唯一办法:每天都写!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大汇总(最全版)
校友会202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名!
2021中国高校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排行榜
全名单!CSSCI(2021-2022)期刊目录与情况分析,增减变化一目了然!
资讯丨CSSCI 2021-2022年扩展版期刊目录(附变动情况)
蔡静 张帅 唐锦兰│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
《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目录
王宁: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外国语》2021(2)
徐锦芬 |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动态与前沿分析
王克非 | 翻译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
《外国语》| 傅敬民 刘金龙: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
2021新增 9 本语言学类SSCI期刊 | CorpusTalk
国内最有代表性的17个语料库介绍
涨知识 | 世界语言文字知识知多少?
预告 | AI & Cognition Lab 人工智能与认知实验室2021年春季8场讲座
语言学联合书单 | 外教社语言学图书年度盘点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和摘要
语言学家伤口撒盐:王冕死了父亲
刘乐宁 |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外语教学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互鉴和互补
重磅 |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炉,外语界有这些学者上榜
语言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CSSCI (2021-2022) 源刊目录及官微汇总
干货 | 228所高校学报投稿邮箱+472本社科领域经典文献!
重磅丨2021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出炉(附中国大学完整排名)
重磅 | 语言学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投稿方式大全
胡键丨语言、话语与中国的对外传播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王文斌 柳鑫淼: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案例分享及评审标准
数说 | 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020年立项题目和2021年选题指南
胡壮麟:吾师韩礼德先生的为人和治学 | 纪念著名语言学家M. A. K. Halliday
黄国文 |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
新书推荐 | 穆雷 等著《翻译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何宁 王守仁 |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译者 | 林语堂翻译经验:“之乎者也”怎么译?
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构成与演化:基于语词、概念与主题的分析
会讯|第十二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征文【一号通知】
胡钦谙 顾曰国 | 计算语言学研究70年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浙大学报”:建议科研人员培养一些庸俗的爱好!
刊讯 |《外国语》2021年第2期目录
陈旸:《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黄国文序)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理论探索、方法思考与前景展望
《乔姆斯基教授访谈实录》| 外国语
讲座视频 | 乔姆斯基:Language, Creativity, and the Limits of Understanding
陆俭明:为何“人工智能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上”?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批评话语研究的语境-指称空间模型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一)|《中国外语》
何莲珍 胡开宝 胡壮麟|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二)
梁茂成 刘宏 宁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三)
束定芳 王文斌 修刚 张辉|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四)
张天伟 |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链接
韩礼德 | NEW WAYS OF MEANING: 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
王铭玉 | 语言符号学派行:中国符号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形象建构
论文该发还得发!224本C刊最新投稿指南汇总
前沿 | 2021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张伯江:功能、语用、认知研究的深化
《中国外语》专号预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陆俭明 | 汉语研究的未来走向
胡键丨“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高雪松 康铭浩 |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回放︱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翻译必备 |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
郭熙 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文秋芳 |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总目录
视频合集 | Caroline 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 (胡壮麟等 序,陈建华等 译)
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
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 王东亮译)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交流 |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科研助力 |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观点 |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
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13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